UEFI、MBR、GPT 區別
2017.08.07
頁籤
基本輸入輸出系統
基本輸入輸出系統 BIOS 是連接硬體與軟體間的韌體, 也是開機時第一個啟動的軟體。
在英特爾 Intel 處理器進入 32 位元的時代, 卻因為相容性的關係仍需為 BIOS 保留 16 位元的執行方式, 且這十多年未曾改變的 BIOS 缺乏統一標準, 各廠商間見招拆招、疊床架屋, 也就吹生了統一可擴展韌體介面 UEFI 。
※ T客邦說道以 C 語言寫的 UEFI BIOS 體積增大, 連帶使儲存 BIOS 的 EEPROM 晶片需要擴增, 而關於晶片就是英特爾擅長的範圍。
UEFI 的好處
- 較快的開機和繼續時間。
- 能夠使用安全性功能, 例如: 進行安全開機、使用原廠加密的磁碟機。
- 能夠更輕易地支援大型硬碟 (超過 2 TB) 和具備四個以上磁碟分割的磁碟機。 (這部分與 GPT 有關係。)
- 與舊版 BIOS 的相容性。 有一些 UEFI 型電腦包含相容性支援模組 (CSM), 可以模擬舊版 BIOS, 為使用者提供更多彈性和相容性。
- 支援多點傳送部署, 讓電腦製造商能夠廣播可透過多部電腦接收的電腦映像, 而不會讓網路或映像伺服器爆滿。
- 支援 UEFI 韌體驅動程式、應用程式及 Option ROM。
磁碟分區表
磁碟分區表包含開機管理程式與磁碟分區資訊兩部分, 目前有 主開機紀錄 MBR 、 全局唯一識別碼分區表 GPT 兩種標準。
GPT 相容於 MBR, 為 UEFI 所採用的分區表, 其優點為能支援超過 2.2 TB 的硬碟和有 128 個磁碟分區。
項目 | 主開機紀錄 | 全局唯一識別碼分區表 |
---|---|---|
佔位空間 | 512 位元組 * 1 | 512 位元組 * ( 34 + 33 ) |
分區數量 | 4 | 128 |
※ 在使用 主開機紀錄 時需去在意的 主要分區、延伸分區、邏輯分區 的概念在使用多分區數量的 全局唯一識別碼分區表 時應該會愈來愈少會被用到。
更詳細資料可見:
- 鳥哥的 Linux 私房菜 -- 第二章、主機規劃與磁碟分割 # MSDOS(MBR) 與 GPT 磁碟分割表(partition table)
- GUID磁碟分割表 - 維基百科
- 大容量硬碟、UEFI 系統進階玩法:GPT / MBR 分割表格式無損輕鬆互轉 | T客邦